都来读 > 目击未来 > 031 净州路青花

031 净州路青花


PS:想听到更多你们的声音,想收到更多你们的建议,现在就搜索微信公众号“qdread”并加关注,给《目击未来》更多支持!

        杨易本身就怀疑他这次来博物院的背后有猫腻,说不定就是卓世文跟林克成早就串通好的。现在卓世文自己招了。杨易就说,“那行吧!不过还是我来请客。”

        卓世文说,“在博物院附近有家酒店,叫做林溪楼,里面的环境不错,我跟那里熟,就定那里怎么样?”他又说,“你有没有什么朋友,可以叫过来一起嘛!”

        杨易说,“我就一个人,不叫别人了!”

        “好好!”卓世文看了看杨易说,“那我叫上几个人怎么样?”

        “随你吧!”杨易有些反感地说。

        然后卓世文就开始打电话,左一个右一个的没完没了,每一个都嘻嘻哈哈地聊上好半天。杨易待着不耐烦,就推开他办公室的门,站在玻璃幕墙前,向外看着……

        “杨先生,你在等卓老师啊!”一个声音从杨易的背后传来。

        杨易回头看了眼,跟他说话的是个挺漂亮的女人,看着非常面熟。他怔了顷刻,马上想起来了,她叫楚亦晨,那天在“水云轩”杜文涛请客的时候,她也在场。杜文涛说她是卓世文的学生,跟卓世文研究一个什么课题了。那天所有的女人中,杨易就对她没有厌恶的感觉……

        “哦!你好你好,你是楚亦晨!”杨易笑着伸出手。

        楚亦晨伸出手跟杨易握了一下,说,“刚才开会的时候就认出是您了……怎么不进去?卓老师的屋里有客人吗?”

        “没有!他在打电话,我出来走走。”

        “那我陪你四处看看吧!。”

        杨易闲着也是闲着,既然楚亦晨答应陪他看看,他没理由拒绝,当下答应了。

        “不知道杨先生对哪方面的文物感兴趣?这博物院挺大的,展品很多,全部走遍要好几个小时。”

        杨易想了下,说,“我想看下元代的展品。”

        “好!元代展厅在二楼。你稍等下……”楚亦晨飞快地进了一个屋子,拿出一幅耳脉让杨易戴上,她自己也戴了同样一幅。杨易知道这是为了一会儿在给自己讲解时,不打扰别的游客……

        二楼展厅中,杨易在一副元代的甲胄前停下脚步。类似的甲胄杨易见过,在幻境中,拔都大帐前站着的一排蒙古士兵,似乎就穿着这样的甲胄。只不过眼前这幅跟他见过的相比,有点似是而非

        楚亦晨见杨易盯着甲胄发呆,就低声给杨易解说,“杨先生,您现在看到的是元代的甲胄,元代甲胄的样式有好多种,这是其中之一。这幅甲胄是由许多一指宽,手掌长的细长铁片组成,每一块铁片上开八个小孔,铁片内塞进三根质地厚实的皮带。铁片一片片叠起来,铁片与皮带通过铁片上的小孔,用细皮线连结在一起。并在上部再缝上另一根皮线。这根皮线与其余的一根皮线缝在一起,把这些铁片牢牢地连接起来,就是您现在看到的样子。”

        “不是很像,尤其是这根皮带的位置。”杨易指着甲胄上的一根皮带,回想着记忆中的甲胄说,“这根皮带缝得太靠上了,这样就显得很紧,要知道蒙古人的甲胄都是很宽松地穿在身上的。那样的好处是箭簇射到身上时,由于身体和甲胄间还有一定空隙,人不容易受伤。当时南宋军队的甲胄就是紧紧贴身的,一箭射来,只要甲胄被射穿,人就肯定会受伤,所以他们在和蒙古人交锋的时候,只在这上面就吃亏不小。”

        楚亦晨似乎吃了一惊,“杨先生,您可真是个行家。由于年代的太久的原因,像是甲胄这样的铁皮制品流传下来的寥寥可数,即便是有,多数也都是残缺不全的。您看到的这幅甲胄是仿品,不过即便是仿品,也是根据留存下来的资料,由院里的专家亲自画图来还原的。刚才您提到的这一点,以前也有专家提到过,但是没太引起人们的重视。”

        “嗯!”杨易应了一声,又向前走去,一个看着做工粗糙的铜人像吸引了他的注意,“这又是什么?”他问。

        “这是波斯火。”楚亦晨解释说,“元初的时候,在现在的印度河西岸有很多信奉基督教小国家。蒙古军队有一次去征服这些小国家的时候,遇到了一种奇怪武器的抵抗。”她指着那个铜人像,“就这种武器……这些铜人像的里面装满了油,战争开始的时候,他们就把这些铜人像放在马鞍上固定好,一排排地立在阵地最前沿。每个铜人像的后面都跟着一名带着风箱的士兵。等到蒙古军队进攻时,这些士兵就把铜人像内部的油点着,然后使劲儿拉风箱煽火,就这样,冲过来的蒙古士兵就被火烧着了,这时候,他们再从后面射箭,用来抵抗蒙古人的攻击。蒙古人在吃了不少亏之后,就想办法搞来这种铜人像仿制,并给这种武器起名叫波斯火。”

        卓世文不知什么时候来到二人身后,接嘴说,“小杨,你对元朝的历史感兴趣呀!来,我带你去看看我们的镇馆之宝。”他招呼杨易跟他走。

        在元代展厅侧面的一间不对外开放小屋中,杨易见到了卓世文说的镇馆之宝,一个十分不起眼的青花瓷盘。卓世文指着盘子说,“这就是元青花云纹磁盘,估价约四千多万。”

        杨易其实对文物没太多的了解,对瓷器更是一窍不通,本来没什么兴趣。但听说这个看着不咋样的盘子居然值四千多万,不由得多看了几眼。盘子的直径大概在二十五公分左右,边缘看着挺厚,也不是很圆,上面勾画着厚厚的云纹图案。“就这么个东西,四千多万,……”杨易脸上浮出一丝淡淡的笑意。

        卓世文一直盯着杨易,见杨易一脸不在乎的表情,以为杨易又认为是假的,便说,“小杨,这件青花磁盘可是货真价实的真品。零五年的时候,在NMG四王子县小卜子村发现了元朝静州路遗址,出土了大批的钧窑瓷器和青花瓷。当时博物院就由我带队,去那里现场勘察的。可惜我们去的晚了,因为消息传播太快的缘故,我们赶去四王子县的时候,那里住满了全国各地前来收购瓷器的人、甚至连港澳台也来了不少买家抢购元青花。当时那个人多呀……”卓世文回忆着,“当时旅店爆满,根本没住的地方。想去饭馆吃饭,人多的也根本轮不上,当时我们博物院的几位同志就说买点面包、饼干、矿泉水、方便面什么的凑合一下,哪想到,连这些东西也变成了紧俏货,呵呵!我们跑了好几家小卖部,才勉强买够几个人吃的东西。”

        杨易听他说的悬乎乎的,也不由的起了好奇之心,他问,“这些人全都是去收购青花瓷的?”

        “是啊!自从05年佳士得的一件元青花“鬼谷子下山”的大罐拍出了两亿四千多万多人民币的天价后,人们都疯了,从前被认为是收藏鸡肋的元青花瓷一下就火了。人们着了魔似的想淘换一件元青花瓷,盼望着一夜暴富。在四王子县小卜子村,淘宝的人们走街串巷,见着带黑斑,底下画着间隔‘仰莲瓣’的青花瓷就买,有个专门研究元代蓝瓷釉的专家,为了买一块青花瓷的残片,就花了四千块钱。”

        杨易笑着说,“这么多人都去收购,哪有那么多的青花瓷供人收,更何况,当地人也不傻,若是有了真货,他们早自己留着了,谁还肯卖。”

        卓世文赞许地点点头,“小杨呀!我一直都认为你是个非常理智的年轻人,瞧你刚才说的那几句话,就非常有见地。元青花瓷为什么贵?就是因为少,全世界现存也不过三百多件,其中大多数都还在国外。像是土耳其、伊朗、英国等国家,咱们国家的就比较少了。所以这就像你说的那样,当地人也不傻,有真货他们早留着了,卖的的都是假货……”

        “有什么见地,正常人都会这样想问题……”杨易谦虚地说。

        “人是个从众的动物。在正常的环境中,人们都会正常的想问题。可如果你处在一个不正常的环境中,一个疯狂的环境中呢?当你见到所有人都在拼了血本收购一样东西,你会怎么想?处在那样的环境中,你不疯狂也得疯狂,因为你生怕周围所有的人都发了财,却独独把你拉下。”(小说《目击未来》将在官方微信平台上有更多新鲜内容哦,同时还有100%抽奖大礼送给大家!现在就开启微信,点击右上方“+”号“添加朋友”,搜索公众号“qdread”并关注,速度抓紧啦!)

        ;


  https://www.dldwx.cc/xs/4414/3311520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dldwx.cc。都来读手机版阅读网址:m.dld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