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来读 > 迷踪雾影之镇山钟古墓 > 第七十五章 慈化塔

第七十五章 慈化塔


北岭乞丐爷曹翁告诉我们,慈化塔自从镇压百爪妖龙以后,方圆几里内寸草不生,四周一片破败荒凉,早些居住在慈化塔四周的居民都迁徙至别处,原因就是地下水受到了严重的污染,从自来水管道流出来的水腥臭扑鼻,起初还能烧开喝,奈何时间久了,居民们的身上都开始长“鳞片”,一时间闹得人心惶惶。

        最终造就了这么一个景象,在香港繁华的闹市区中心,有一个杂草丛生的地界,香港政府曾打算把这里打造成森林公园,奈何大多数人都表示不愿涉足此地,此事最后不了了之。

        听北岭乞丐爷曹翁这么一说,我觉得吃了大亏,他这是把我们往“狼窝”里送啊。

        即便我,张盗岭,里吉全都折在了慈化塔,对曹翁来说也不算损失,他可以找下一拨人继续这次行动,但对我们来讲就完全不一样了,丫命都没了,找一个年年清明给我们烧纸的人都是件难事。

        北岭乞丐爷的绰号十分有意思,早年在香港北岭这地界有许多古墓群,大得很,曹翁一个人盗了二十多年都没把这盗空,由于曹翁每次从古墓得手出来浑身都脏兮兮的,就像乞丐“洪七公”一样。

        时间久了,道上的人给他起了一个外号,“北岭乞丐爷”。既称爷也表示大家对他十分敬重。

        我想了又想,说:“曹爷,自古做生意都有讲,事前付一半,事后全清算,这样,你这店里的宝贝让我们先挑五种,等这事办成了,我们再回来拿另外五种,你看怎样?”

        曹翁点了点头:“可以。”

        我在古董店里挑了五种古董,分别是千年血玉,玉髓,如意,玉盏,猛虎下山图。

        传说血玉是指透了血进去的玉石,不是指一种天然玉,不管是翡翠、和阗玉,还是黄玉等诸类,只要是真的透了血的,就是血玉。

        其实血玉是一个不确切的说法,在玉器行和古玩行也很少见有人说“血玉”这个词。在古玉中有些玉会出现入土后沁入的红色,所以有人把这种红沁叫做血沁。

        清代古玉收藏家把这种红沁的古玉叫血沁,他们认为血沁是尸体腐血沁入入玉中而成。但是这种说法是不科学的,根据现代科学检测和试验,血在地下很快就会碳化,它不会像无机物那样沁入坚硬的玉体。

        古玉上的红沁是有土壤中铁元素或者陪葬品中的铁质物氧化分解沁入玉体。一般常见的血沁都成暗红色或红褐色,这都是铁元素致色。

        血玉的形成,和尸体有关。

        当人落葬的时候,作为衔玉的玉器,被强行塞入人口,若人刚死,一口气咽下的当时玉被塞入,便会随气落入咽喉,进入血管密布之中,久置千年,死血透渍,血丝直达玉心,便会形成华丽的血玉。这种东西往往落在骷髅的咽下,是所有尸体玉塞中最宝贵的一个。

        按品质定价,少则几千,多则达到百万。

        玉髓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玉石品种之一。我国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作为饰物出现,以后历代绵绵不绝。

        几乎在每一个伟大的文明中都可以发现红玉髓的影子。从乌尔文明(圣经时代以前美索不达米亚的首都)到拿破仑时代(他曾经在埃及征战凯旋时就带回了一颗硕大的八边红玉髓)再到藏传佛教文明,红玉髓都以其在药用、精神和创世上蕴含的优秀品质而得以留存。

        红玉髓是一种宗教色彩浓郁的宝石。

        埃及女神伊希斯晚年的长寿之神就是红玉髓。古希腊和罗马人将红玉髓用作阴雕(凹雕)图章戒指,古罗马人还象征性地寓深色红玉髓是男人,淡色红玉髓为女人。

        阿拉伯帝国的穆罕默德的玉玺就是一枚银环镶边的阴雕红玉髓。

        时至今日,中国佛教、印度佛教以及藏传佛教都对玉髓的魔力深信不疑,还传袭着古埃及的传统,将红玉髓与绿松石和天青石摆放在一起,以增强自己的法力。

        血玉髓就是血石,是传说中拥有基督教血之传说的神圣之石。血玉髓是深绿色中带有红色斑点的石头,这些红色斑点看上去特别像血滴,所以取名为“血石”。

        自古以来,人们就认为绿色是自然的颜色,有着天地的力量,也认为红色是吉祥的颜色,能够驱散妖魔鬼怪。所以古时候人们认为佩戴血玉髓能够起到守护作用,能够保佑佩戴者的平安,所以血玉髓被认为是拥有绝对力量的宝石。

        传说,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受苦受难的时候,他的血滴落到十字架下的碧玉上,这些碧玉就是血玉髓。血玉髓具有强大的补血功效,古埃及人就用血玉髓的粉末治疗失血过多,也把血玉髓的粉末和蜂蜜混合作为补血剂使用。

        血玉髓含有大量的铁元素,确实可以帮助佩戴者补充血气,也可以作为护身符随身携带,还对怀孕期间的妇女有防止流产的作用,所以在选择彩色宝石配饰时一定要充分了解它的特性。

        如意,旧时汉族民间用以搔痒的工具。流行于全国大部分地区。大约出现于战国之时,又称“搔杖”。

        我国南北朝对此物的称谓不同。柄端作手指形,用以搔痒,可如人意,因而得名,又有柄端作心字形者。和尚讲经时,也持如意,记经文于上,以备遗忘。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汰侈》:“崇视讫,以铁如意击之,应手而碎。”

        《南史·韦叡传》:“虽临阵交锋,常缓服乘舆,执竹如意以麾进止。”

        唐张祜《题画僧》诗之二:“终年不语看如意,似证禅心入大乘。”按,近代的如意,长一、二尺,其端多作芝形、云形,不过因其名吉祥,以供玩赏而已.即古时爪杖、如意之遗制。参阅宋吴曾《能改斋漫录·事始二》、《释民要览·道具》。

        传说宝物如意者,昔有贫士多玄善,阴德旁及鸟兽,而菽水不赡,忽遇一道士遗以一物,谓之“如意”,曰:“汝阴功感神,故以相与,勿轻用也。凡心有所欲,一举之,顷随即如意,虽冬雷夏雪、起死延年皆可得之。今商之世,有十四年大旱,天运自然,孰敢有违?汝欲救之,当解其半耳。”商世果大旱,至七年,汤乃斋戒剪发,断爪素车,白马身婴,白茅以为牺牲,祷于桑林,天忽大雨,及数千里。其人方私隐元元,为之一举耳。后人仿其制,号“如意”云。《采兰杂志》

        据故宫博物院资料,如意的起源与我们日常生活中俗称“不求人”的搔背工具有着密切的关系。

        清《事物异名录》云:“如意者,古之爪杖也”。我国古代有“搔杖”(如今叫痒痒挠),又有记事于上的“笏”(亦称“朝笏”、“手板”),如意则兼二者之用。后来,其形态发生分化,一支保留实用功能,在汉族民间流传;另一支强调吉祥含义,向纯粹陈设珍玩演化,有手持如意的菩萨像。

        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宫中曾出土一柄佛僧如意,银质鎏金,首为云头,柄为直柄。据有关资料记载,此物远在东汉时就已有之,在清朝时,已成为宫廷的珍宝之一。

        它的造型是由云纹、灵芝做成头部衔结一长柄而来。最初的“如意”是由古代的笏和搔杖演变而来,当时人们用它来搔手顾不到的痒处,可如人之意,故名“如意”。“如意”,是玉雕件中较为特殊的制品,是我国传统的吉祥之物。

        如意样式也是慢慢发展起来的,现在经常见到的经典样式有三种,天官式如意、灵芝式如意和三镶式如意。天官式如意:天官式如意就是直柄式如意,线条简单,但是高贵而威严。

        灵芝式如意:这种如意的造型跟灵芝一样。这九鼎如意都是灵芝式如意。

        三镶式如意:就是用玉器、玛瑙、碧玺、珊瑚、象牙、翡翠等名贵宝石镶嵌在珍贵的紫檀红木或者铜鎏金上,我们称为三镶式如意。

        在古代,“如意”的用途很广泛,它可作为防身器物,战争中也用于代麾作指挥之物,寓意万事顺利,吉祥如意。作为吉祥之物,它在汉族民间及宫廷中都有广泛的使用,常人远行前,家人或友人会送上如意,以表良好祝愿;佛僧讲经时,常用“如意”作随身携带的道具。清代,“如意”在宫廷中得到了最广泛的应用。如皇帝登基大典上,主管礼仪的臣下必敬献一柄“如意”,以祝政通人和,新政顺利;在皇帝会见外国使臣时,也要馈赠“如意”,以示缔结两国友好,国泰民安。

        在帝后、嫔妃的寝室中均有“如意”,以颐神养性,兆示吉安;特别是在帝后大婚,及至宫中万寿,中秋元旦时节,都需要臣下敬献数量不少的“如意”,以寓意帝后平安大吉,福星高照。可见,一件小小的“如意”,是集宫廷礼仪、汉族民间往来、陈设赏玩为一体的珍贵之物。

        “如意”最广泛的讲法是由“笏”发展而来的,就是朝臣上朝用以记事的笔记本,为了增加美观便在上面绘上祥云的图案,寓意吉祥如意。时光冉冉,许多历史上盛行的玉器饰品(包括翡翠饰品)如玉簪、玉钗、龙钩、顶戴、板指、玉带、扁方、香囊等等,在如今大众化的珠宝消费市场上已基本绝迹,只有在文物店、古玩店或古玩市场中还或许能见到这些饰物,但如意却能够穿越历史被人们接受并流传下来,受到了当代人们的普遍欣赏,成为雅俗共赏,雅俗乐用的饰品。

        如今在北京,广东四平、揭阳、河南南阳,镇平以及扬州等地,仍有不少玉雕工艺师运用翡翠、和田玉、独山玉等制作各种造型的如意雕件。

        从梁简文帝萧纲的诗中:“腕动苕花(苕华喻指美人)玉,衫随如意风”,可以推测出当时的玉如意有随身佩带之大小。清雅悠闲之时,文人雅士吟诗咏赋,和着“如意舞”利用它作为打节拍之物。

        到了明、清时期,它从实用品逐渐转向了一种艺术陈设品,供人们欣赏娱乐。如意头部呈弯曲回头之状基本不变,而柄端由直状变为小灵芝形、云朵形多种形状。头尾两相呼应,主体呈流线形,柄微曲,造型美观华丽。

        古代作为工艺美术品的如意,以清代为多,明代亦有但少见。康熙年间,如意成为皇宫里皇上、后妃之玩物,宝座旁、寝殿中均摆有如意,以示吉祥、顺心。

        《清朝野史大观》卷一载:“如意,物名也,唐宋前已有之。”

        虽说如意出于各自不同的用途,但最初的如意无疑都是摹仿人的手形,这种创造的构思,也可以说是人的意志的外延。而手形如意演变成卷云形、灵芝形、心字形及团花形如意,是唐以后的事,并用金玉珠宝制作,不仅使其成为一种艺术品,而且还增加几分仙气与祥和的神韵。至清代,如意工艺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它的功能也达到空前的高贵,凡值年节,王公大臣督抚,必进如意于朝,以取兆吉祥,故有“椒戚都趋珠宝市,一时如意价连城”的诗句。

        现今北京的故宫、颐和园可欣赏到清代皇家的如意。在汉族民间,大型如意为厅堂的一种陈设,小型如意成馈赠之物,以示吉祥的祝愿。常见材质有金、银、玉、角、牙、翡翠、珊瑚、铜、竹、木等。

        魏晋南北朝时期,如意的形制以柄首呈屈曲手掌式为主流;唐代发展为柄身扁平,顶端弯折处演变为颈部,柄首为三瓣卷云式造型。

        明清两代,如意发展到鼎盛时期,因其珍贵的材质和精巧的工艺而广为流行,以灵芝造型为主的如意更被赋予了吉祥驱邪的涵义,成为承载祈福禳安等美好愿望的贵重礼品。

        臣子们常进献如意祝贺皇室寿辰,皇族也拿如意赏赐王公大臣,如意渐渐地成了上层人物权力和财富的象征。而在明末时期,如意更因其特有的雅致,成为崇尚古风的文人墨客的文房玩赏物件。

        祝颂图案。清宫如意收藏中的一个大类即为工艺独特的木柄三镶玉如意。

        这种如意的木柄质地分紫檀、花梨、黄杨、黄檀及檀香木等十余种,有的雕刻有吉祥图案,有的镶嵌金银丝花纹,也有素面无纹饰的。

        如意的首、身、尾分别嵌饰玉雕,这些玉饰往往采用历代古玉,也有一部分由清宫专门碾琢。

        清代宫廷如意还有不少罕见的品类,如染骨如意、鹤顶红如意等;造型上也有别出心裁的,如双首如意和形如两柄如意交错的五镶如意等。

        (三国孙权时)掘地得铜匣,长二尺七寸,以琉璃为盖。又一白玉如意,所执处皆刻龙虎及蝉形,莫能识其由。使人问综,综曰:“昔秦皇以金陵有天子气,平诸山阜,处处辄埋宝物,以当王气,此盖是乎?”

        ——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卷十一

        初,孝文欲观诸子志尚,大陈宝物,任其所取。京兆王愉等皆竞取珍玩,帝唯取骨如意而已。孝文大奇之。

        ——《北史·魏本纪第四》

        (竺昙猷)后移始丰赤城山石室坐禅。有猛虎数十蹲在猷前,猷诵经如故。一虎独睡,猷以如意扣虎头问:“何不听经?”俄而群虎皆去。

        ——《高僧传·卷第十·竺昙猷三》

        玉盏,体圆,直口,底略向内收,矮圈足。

        口沿饰有较粗的凸弦纹和较细的凹弦纹。器体较薄,琢制工细。

        猛虎下山图,常传猛虎伤人,图上猛虎的造型威风凛凛,这种图不适合挂在平民百姓的家中,适合于官宦之家与衙门。

        这样的图如挂在平常百姓家,轻则常年疾病缠身,重则意外伤病肝肺病,经常破财,年年因财紧张而发生不愉快的事。

        但是这张猛虎下山图一定能值个好价钱。

        我本以为拿走这五种宝贝,曹翁会面露不忍之色,谁知他的脸上竟无半点异样。

        难不成,他根本就不在乎这些东西。


  https://www.dldwx.cc/xs/74489/38386327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dldwx.cc。都来读手机版阅读网址:m.dld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