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来读 > 天变之1795 > 第二章 山重水复疑无路

第二章 山重水复疑无路


赵三爷收齐粮食,亲自押送到当阳县城去。赵一鸣一家人回到家里,商量让赵一鸣和赵一虎去石门关打工。一家人正说着话,突然有几个蒙面的恶人,从山中冲出来,直奔赵一鸣家,进院子就拿刀砍人。赵同树、赵同河兄弟一面拿起武器抵挡,一面让赵一虎去村里喊人。赵一虎翻墙而出,一面跑一面喊“有强盗”。

        赵一鸣哪里见过这个阵势,吓得两腿发软,赵同树则把赵一鸣挡到身后,拿起砍刀和强盗对打。赵一鸣反应过来,也不管他“爹”,趁机跑出屋子。赵同树被身后闪出的身影吓了一跳,被强盗抓住机会,一刀砍死了。

        不一会儿就有几个男人拿着猎刀和棍棒聚到一起,跑去赵一鸣家。强盗见有人来,扛了粮食就走。赵一鸣再进屋子看,见赵同树浑身是血,已经不省人事。赵同河则被打晕在地,赤裸的肩膀上都是淤青。赵一鸣看得呆了,现在连爹都死了,真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过活。

        村里的老人过来,指挥同族的男女操办丧事。赵一鸣说要报官,老人赶忙拦住他,不让他去。老人告诉他,还是不要惹官府的好,然后把原因告诉了他。原来,清代的命案都需要知县老爷亲自验尸,要在尸体腐化前到达现场,而且得克期破案。身在城池里的大老爷要来办案,必然要携带大量随从,前呼后拥而来。这一大波人,少则几十,多则数百,一切费用都要受害人家里出。往往案子还没有理清,受害人已经破产了。这不报官的好处,既省了开销,又能私下解决。况且犯案抢米的必定是山里的那些棚户,林深难行,根本就找不到他们。报官徒耗钱粮,根本没用,反而胥吏衙役来了,锁拿良民,敲诈勒索,刑讯逼供,祸害比强盗要厉害百倍。

        穷苦人家操办白事,也是尽量要请僧道等宗教人士,来做法超渡亡魂的。乾隆中叶以后,人口压力加大,流民渐多,其中便不乏伪托僧道的。著名的《叫魂》里的割辫妖术,就指向了游方的僧道。在当阳西北的山区,也是有僧人道士活动的。其中有一个吴道士,在长善寺一带修行,正巧前天邻村有事请他来,现在还没有走,于是主事老人就派人过去请他。

        吴道士来后,为死者念了往生咒,又烧了纸符,宣讲了忠孝仁爱,整了个三教合一的丧礼。赵一鸣一直留心观察着,发现这个道士念得都是些佛教词汇,说的都是儒家的道理,只是穿了一身道家的服饰,留了一头长发,用木簪攒在头上。道士作法完毕,收了法器,来和赵一鸣见礼。道士看赵一鸣眼神明净,不似一般村民那样浑浊,又和他说了几句闲话,发现赵一鸣不是粗蠢愚昧的人,于是问他以后有什么打算。赵一鸣也有意要了解一下外面的世界,便说自己想要出去闯荡一番。吴道士见他是个有志气的人,想要收他为徒,但赵一鸣不愿意做道士。既然对方不愿意,吴道士也不强迫他,就告辞走了。

        出了头七,赵同河说,咱们得去焦镇一趟,把山货都卖掉,否则家里就要断炊了。赵同河带着一鸣、一虎前往焦镇,出了村子,沿着小溪走了三里多,赵同河说:“到前面就有船了,咱们坐船去焦镇,”抬头看看日头,赵同河又说,“中午能赶到镇上吃饭。”

        休息了会儿,仨人继续走,来到绿水村的渡口,搭上一条小货船,顺流而下。清代的沮水没有后世那样的工业污染,河水从荆山流出,过保康、宁远,穿当阳,在荆州入长江。河流两岸山色青葱,田陌相望,炊烟四起,飞鸟婉转,生机盎然。

        和一群苦哈哈挤在货船上,张扬可没有心情观赏风景。从衣着和面色能看出,这些人的生活是相当艰苦的,而赵一鸣的生活也在脑海里翻滚上来。赵一鸣这个瓜蛋*子每天跟着驼背的父亲种田打猎,住在茅草屋里,晚上连盏油灯都没有,黑灯瞎火的日子好像没有尽头。现在他离开赵家寨,再也不想回去,赵一鸣的爹娘都死了,正好不用回去。

        船在焦镇的码头靠岸,船客准备上岸,码头上却喧闹起来。赵一鸣向码头上望去,见两个身着黑衣的壮士,挡住了船客的去路。

        “没看到脚下的白沙,这是王大爷的善行,每个人从这儿过,都得出一个大子儿。”

        赵一鸣问船主:“这是怎么回事儿?”

        船主气愤地说:“没看出来吗,王疤爷在码头上设了私卡。”

        前面下船的,给了一文钱才让过去,老头赵同河从贴胸的口袋里,摸出三枚铜钱,喊儿子和侄子下船,交了钱离了码头,朝镇子走去。

        码头的路上,赵一鸣看到一男一女两个老人趴在地上,面前放着一口破碗儿。两个老人对面,一个缺胳膊的黑孩子脑袋上插着一根草,坐在那里,两眼空洞地瞪着路上的白沙。这白沙是焦镇的“大善人”王疤爷从山里的河沟中挖出来,铺在码头上的。

        赵同河说,这次来镇子上赶集,是要卖掉带来的山货毛皮,买两把砍刀,换钱回去买米。叮嘱俩小子不要乱走,跟紧自己,遇到看到也不要乱说,免得惹麻烦。

        杂货铺的掌柜刘科生从铺子里走出来,正好和赵一鸣一行碰面。

        “刘朝奉好。”赵同河马上笑脸相迎,明清时代人们称掌柜的为朝奉。

        “老赵啊,又来送山货啦,快进来。”刘掌柜把一行人迎进来,继续问道,“听说最近西边山里不怎么太平啊?”

        老赵在椅子上坐下,把包裹里的毛皮拿出来放在桌子上,慢慢地说:“是啊,上个月又来了一波儿开荒的。都是从安徽泸州那边逃难过来的,跟先前濮阳那边的干上了。现在啊,落败的都逃到深山里啦。”他没有说兄长被杀的事情。

        刘科生叹了口气说:“现在的世道啊,哎~最近镇里的流民可越来越多了。你们啊,办完事赶紧回去吧。今天王疤爷正在给他的疯妹妹抓女婿呢。”

        赵同河在心里骂了句这个祸害,然后说他们忙完就回去,要赶在天黑前回家。刘科生把山货验了,赵氏一行人收了钱就出了杂货铺。一行人来到铁匠铺买了铁器,准备回家。一虎说还没吃饭呢。赵同河骂了他一句,他本来打算挺到回家,连晚饭一块儿吃的。现在只好领着两个孩子到路摊上,要了三碗粥和三张大饼,喊他们赶紧吃,吃完了好走路。

        ;


  https://www.dldwx.cc/xs/66295/34343627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dldwx.cc。都来读手机版阅读网址:m.dld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