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来读 > 重生之神级学霸 > 第六百零八章 皆大欢喜 求月票...

第六百零八章 皆大欢喜 求月票...


杨锐预先准备了两百本小册子,觉得怎么都够了。  

        正常的学术演讲,与会者有五十位就算达到标杆了,超过100人属于惊喜,两百人足慰平生。当然,这里说的是正经的参会学者,替代或跟随出行的科研狗或者记者在这种场合都以“只”为单位,算不得参会者。  

        然而,杨锐把两百本小册子从前往后送,还没送到大厅中间,就消耗殆尽了。  

        主持人无奈道:“请大家互相分享,暂时没有更多的资料了。”  

        他也很少见到这种情况,大部分时候,学者们都是懒得去拿资料的。  

        杨锐也拿着话筒说抱歉,他本来就是按照三四百人的标准来准备小册子的,因为册子里写的是pCr的具体使用细节,以及一些典型的试验方法,按道理说,是有兴趣的人才来拿去。三四百人中有一半人拿去,已经可以说是嚣张的预测了。  

        杨锐自己也没想到,演讲结束了,进到主厅里的人还更多了,而且几乎是人人都想要这个小册子。  

        他却是未曾预估到提前了五年面试的pCr仪的威力。  

        如果是原版pCr,那在操作方面,首先就没有多少竞争优势。原版pCr是要掐着秒表将一筐试管在水浴锅里挪来挪去的,工作强度大,成品率还低,吸引力自然不能与第一代的成熟产品相比。  

        其次,原版的pCr也缺乏配套的引物,更缺乏操作规范,一切都在摸索当中。  

        两者的区别,就像是第一代洗衣机和全自动洗衣机的区别一样。  

        吸引力自然是截然不同。  

        杨锐的双肩包放空了。坐在大厅后方的学者们表示情绪稳定,自发的调整座位,不管认识不认识的,一个个脑袋碰到一起,一边看小册子一边议论。  

        学者们可以几个人看,记者们却不能几个人拍一个册子啊,眼瞅着好像有什么大新闻的样子,没有拿到小册子的记者都不禁鼓噪起来。  

        主持人一看,得罪谁也不能得罪记者呀,于是一边上前安抚,一边又安排人去复印更多的小册子,回过头来,又劝杨锐多讲一点记者们感兴趣的东西。  

        讲话杨锐是不怕的,他想了想,就干脆利落的站在前面,道:“我说明一下这本小册子的用法吧,你们可以把它当做一本pCr的指导手册,具体到pCr的基本用法,一些常见的辨疑,我都尽量写了……”  

        他是很乐意多讲讲话的,但是不是记者们喜欢的,他就管不着了,现在还是学者们更重要。  

        杨锐的声音清晰,语速较慢,说着说着,窃窃私语的声音就小的。  

        一会儿,开始有人提问起来。  

        不出意外,都是最简单的关于pCr的操作问题。  

        杨锐甚至不用寻找脑海中的资料,就解释了出来。  

        他当年读研的时候,做pCr真是做的想吐,而且是花式pCr,比这些还没有实操过的学者们,领先了起码两三年。  

        杨锐就当其他人是新入学的学弟学妹,简简单单的讲解起了基础。  

        对pCr仪有兴趣的,一个个都听的异常认真。  

        现在没有人认为杨锐的pCr是无稽之谈了,内容详实的小册子,还有做出的实物,以及完备的理论,都让pCr的真实性得到了无与伦比的体现。  

        稍微有些眼光的学者,都意识到了pCr的前途。  

        就算短期内没有要用pCr做研究的,现在了解一点pCr的内容,总归不算是浪费。  

        尤其是杨锐解释的简单清晰,在座的人都愿意听。  

        其实,不简单清晰也不可能。  

        整本小册子,本来就是杨锐照搬来的第一代pCr指导手册。美国人很喜欢搞这个玩意,一两年就更新一次,什么糖尿病指导手册,管道工指导手册,挖掘机指导手册,振动器指导手册,道达尔apCt时空穿梭门指导手册,不一而足。  

        这样的小册子,要说能有多精深是不可能的,但能满足大部分实验员!需求,国内也常常翻译来自己用。  

        杨锐拿来的就是英文版的,稍微修改一点,说的原汁原味。  

        然而,学者们有了满足感,记者们却觉得无聊了。  

        这样的东西发表在报纸上,或者拍成节目,有几个人想看?  

        “杨锐先生,这是您单独研究出的成果吗?”一名记者趁着杨锐间断的时候,问出一个普通人可能关心的问题。  

        中方代表团的成员立即看向杨锐。  

        pCr技术如此受欢迎,完全出乎中国人自己的预料,事实上,中国目前也确实少有国际水平的技术,谁也没想到就在自己面前出现了。  

        领队张洪军紧张的看着杨锐,他现在也在等国内的消息,只待确认的信息传回来,他就将技术卖给加尼卡公司,回去升官发财吐气扬眉。  

        杨锐虽然被插了话,但几乎没有犹豫的站了起来,面对记者,道:“是我单独研究出的成果!”  

        他此行的目标就是为了确定成果,哪里会客气。  

        胡教授竖着耳朵听相熟的同事解说,口中不屑的道:“一点集体主义观念也没有。单独研究?哼,没有助手,怎么做实验?”  

        “杨锐还是年轻人,说话可能不注意。”张洪军帮杨锐说话,私底下轻轻的松了一口气,他也担心横生枝节。如果是杨锐一个人的成果,此时就好处理了,即使有北大站在里面,也不过是点扯皮的事。但照张洪军想来,他帮北大卖掉专利,只有北大感谢他的份,没有他反遭埋怨的理。  

        记者在手里做了记录,则紧接着问道:“杨锐先生,您对pCr的期待是什么?”  

        “成为最好用的生物学工具吧。”杨锐标准的答记者.


  https://www.dldwx.cc/xs/472/1196907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dldwx.cc。都来读手机版阅读网址:m.dld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