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来读 > 重生之动漫全才 > 第四十二章 顺水推舟

第四十二章 顺水推舟


由于市面上正式开卖的魔法篮球有三本,销量看起来都还过得去,作为奖励常志昊的版税被足足提升了一个点。

        三本书定价都是十四块八,电子书号彻底搞定的时候,加起来销量二十万已经有了,某人账面上自然也就多了二十来万。

        这个数字想要干点大事肯定是不够的,但用来印一期杂志则绰绰有余。

        而且由于这杂志没法直接沾实体书渠道的光,乖乖从首印五千做起就已经相对很大手笔了,如果不是因为光盘号是跟着魔法篮球下来的,常志昊这边连杂志做什么内容都没法确定。

        没办法,备选内容太多了。尽管现有的各种动漫作品比他重生前少了13年的储备,但这十三年里同样出现了大量对二十世纪动漫的总结与资料公开之类。以某人的知识储备,随便选一部经典作品做一期杂志都做得到。

        这种情况下,杂志创刊号的真正内容显然只能通过其他因素来决定了。比如“杂志都是靠小说才有机会出的,那么选题就从奇幻(文学)相关方面来呗。

        不过这个主题好做也难做,难说是美国那边似乎在这个阶段能拿来介绍的不多,总不能把迪斯尼动画电影和蓝精灵希瑞公主什么的拿来凑数吧?

        其实美漫里魔法侧的题材是有的,不过这东西即使在十几年后都相当冷门,2000年的杂志里虽然可以稍微提一下来炫耀自己知识量,但显然不会真有多少读者爱看这方面的。

        小说和游戏方面就好了很多,但由此带来的另外一个问题就是相关内容又太多,还不如单独新开一期杂志……

        相对来说和国的奇幻主题动漫就比较符合需求了,主要是因为他们的产业链比较发达,相关类型的小说游戏只要有一定市场接受度,便一定会在最短时间内动画漫画能改全改个遍。

        比如《罗德斯岛战记》啊,比如《秀逗魔导士》啊,比如《神龙之谜》啊,比如《圣传》等等——咦,这最后一个似乎有哪里不对……

        不过在杂志上常志昊想要介绍的不是这些已经被推荐过无数次的常见作品,而是《魔法提琴手》这种颠覆恶搞到了一定地步的,《风姿物语》都大受其影响的长篇漫画。

        扯这个不但能顺势把话题引到港台玄幻小说上去,还能起到另外一个试探作用:

        某人未来的老婆快斗女士很喜欢这部作品,她现在其实已经在NT聊天室和论坛上频繁出没了,某人正在想方设法地用至少表面看起来不那么刻意的方式去接近她,或者营造出来一个始终都无法建立联系的场景。

        这种个人感情上的细节先放在一边,总之整本杂志到这里内容已经填充得差不多了。不过为了展示自己渊博的阅读量,某人还是硬往里塞了一部韩国的作品。

        主题是相当标准的西式奇幻,发表方式上居然是网络小说。没错,就是那本李荣道的《龙族》。在某人以及相当一批人的概念里,是比奇幻经典《龙枪》还要好看许多倍的作品。

        总之吧,写这些东西对于普通人来说很有难度,但是对于常志昊来说完全不是问题。以每天两万字的“缓慢”速度,大约总共没用一星期就全部搞定了。

        把文字部分全部搞定,搜到足够新闻图片然后全部丢给喵小皮去排版之后,当时距离九月份还早,某人还偶尔会怀疑自己是不是押宝错了方向,

        现在么,既然他从出一本简体变成了连出三本,自然就开始暗中庆幸自己的选题有先见之明了。不过这些方面怎么看都是他的主观意见,即使找小鲁,找其他人包括寡欢都试阅过一些栏目,得到的反馈也基本都是“平均偏上”,算不得特别优秀。

        真正能够起到检验作用的,还得是发行后的销量数字。

        那就准备放出去呗……

        ……

        常志昊做出决定还没到半天,小鲁就第一个跳出来提反对意见了,“师傅啊,你这个杂志全面排版完成之后,感觉比你给我的试读部分还要平庸。难道你真的打算纯靠赠品来赌一把了吗?”

        “理论上讲杂志才是赠品,不过如果有人挑毛病的话,我们倒是可以宣布光盘是赠品。”某人装出一副只听懂了最后一句的样子。

        “那根本不是重点好不好?杂志创刊头两期基本就是等于在做免费推广试用,这种道理我还是懂的。关键明明是那些MAD到底有没有人看,明明每个人的笑点差别都很大的。”

        “但它至少可以骗别人烧钱……”

        好罢,某人的狐狸尾巴终于露出来了。

        小鲁那边短暂地楞了一下,不过很快便自行想通了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

        做动画也好,做漫画也好,搞产业链也好,基础建设都是最为重要的。所谓的基础建设最大的重点在于,光靠一个人或者一家来烧钱根本不顶用。

        就算常志昊以重生者的身份短时间内做到富可敌国,他接下来全心全意搞动漫事业的结果,很可能是跟国家扶持动画产业没多少区别。

        为什么?因为他只有一个人。

        就算他依靠重生者领先十几年的经验,比现在世界上的所有人都懂行,但那也是暂时的。最晚十几年后,相关行业的发展定然会超出他的记忆。而以他自己的实际掌控能力,撑起一家大型公司就不错,根本无法操控整个行业。

        有人说了,常志昊一个人不行可以找其他懂行的人么。谁在这未来十几年中表现得很牛,把他们抓来当手下不就好了?

        好个鬼啊,宫崎骏够不够牛?奥斯卡奖的导演,你抓得过来么?

        老宫不行,比老宫亲生还亲的庵野秀明牛不牛?你给他多少钱他就能烧掉多少钱,没钱的时候他会想尽办法捞钱,可一旦有钱了立马一分不剩地又要烧出去。

        骗不到大凯子单独投资的时候就把制作委员会这种集资形式发展到极致,一旦大有可赚宁可成立新公司也要把所有版权都搂在自己手里的家伙,你确定能掌控得住?

        更何况,稍微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在商品社会中牛人们固然重要,早已成型的巨大商业公司才是更加高高早上的存在。

        你自己从基础开始培养人才还好说,想靠单纯挖角,信不信人家原本背后的财团也拿钞票跟你对砸啊?

        就算不跟你硬拼到底,光是每次类似于拍卖的抢购过程中把你预备资金全部耗光,就够你头疼到死了好么?

        十几年后国内这种事情到处都是,一个原创动画的漫画改编权这种小额生意就能搅和得好几家杂志不得安宁……

        除了成立字面意义上的动画帝国之外,常志昊真心看不出每件事上都硬打硬撞,最后还能够取得实质性的成果的合理性在哪里。

        所以整件事情反过来,只有相关事业的所有参与者都掏过钱,做出过东西或者做不出东西。成品卖出了好价或者彻底扑街到死,才能真正对自己在干什么,打算做什么形成真正直观的认识。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如果一个动画公司撑死只有几十万的成本,那么它永远只能是个骗扶持骗资金骗赞助的壳子。因为不管怎么计算,他都连一集质量中等的三十分钟动画都做不出来。

        成品都没有,那就更不用考虑销售方面的问题了。

        常志昊在附赠光碟里放的那一堆MAD,每个都短小粗糙到所有观众都认为“我也能做出来”的程度。

        但想要做出这些东西,最起码也要掏出在飞宇网吧这种带宽足够,电脑配置足够的场所上网的费用吧?

        像常志昊这种知道到哪里去能找到哪些,用什么办法能够一次过的人基本是没有的,因为他本身就自带了十几年圈内顶级经验。

        换成普通人来搞MAD,在视频网站还未出现的情况下,通常他们连成品应该放到哪里才能安全保存都弄不清楚。

        相对来说最为中庸的前置条件,是一台不能太差的电脑,一堆不能太花的盗版碟。反复观看所需素材的耐心,准确截取相关内容的判断……

        这些条件都能满足了的话,就会引发出目前为止最为重大的一个决定性因素——

        一个能让MAD制作者们彼此交流,并且展示各自作品的场所。

        在FLASH圈,类似的地方叫做闪客帝国。

        在动漫游戏这边,又该是什么呢?

        投资商们绝对不是傻子,在国内网络带宽的发展还远远跟不上的时候,有谁会跨时代地投资在线视频网站么?

        可问题又反过来,某人已经提前打开了动漫MAD这个潘多拉的盒子,如果大家都按兵不动的话,被其他人抢了先机难道就真是好事吗?

        或许MAD本身算不上什么广受欢迎的题材,但这东西能够衍生出来的各种产物——换句话说就是在某人重生前的世界线上,那些促生了MAD的,在2000年却又没来得及诞生的经典“新生事物”,本身蕴藏着的商业价值又哪里小了?

        别的不说,单单一个“互联网软广告”,或者更狭窄一些的“网络软文”,这东西的实际效果在硬广告已经逐渐被人厌恶的2000年,难道不是个值得去研究发展的方向吗?

        无论是魔法篮球这本书,还是常志昊正在发行的这本杂志,不正好也是软广告应用的直接实例么。

        能忽悠别人按照自己选定的方向烧钱,就是成功。

        能够忽悠到别人直接给自己烧钱,那就是大成功。

        自己不用费什么力气,整个产业链就在无数人烧钱的过程中自动建立以及补全了,那才是成功中的成功啊。

        【作者题外话】:成功虽好,跟现在的主角关系不大……这也是个悲剧来的……


  https://www.dldwx.cc/xs/38924/20221945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dldwx.cc。都来读手机版阅读网址:m.dld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