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来读 > 重生之动漫全才 > 第二十三章 枝节

第二十三章 枝节


“说老实话,师傅。”在Q的另一端,小鲁的头像闪烁得并不频繁,大概是因为他(或者她)正在专心阅读着常志昊刚刚MAIL过去的,那些超出报纸连载进度的《魔法篮球》文本罢,“我实在看不出来你这篇小说到底有何惊艳之处。”

        这种程度的评价早在某人的预料之中,事实上常志昊有时还想过,假如自己不是小鲁师傅的话,那家伙针对这小说的评语没准还会更不客气一些,“那么你觉得这种杂志或者报纸上的长篇连载里,能让你感觉惊艳的总共有多少呢?”

        “一部都没有!”这个回答干净利落,二十秒都没到就直接蹦到了聊天窗口上。

        “这就是问题所在了。”常志昊也“针锋相对”地敲了结论过去。

        什么问题呢?答:当然是小鲁的自身程度过高的问题了。

        且不说常志昊记忆里的那本繁体出版的BL军校题材小说——而且还是太监掉的——即使是在2000年,小鲁这货的文字水平在NT里也是属于一流级别的。

        比如常志昊其实还记得,当年在“多人合作架空世界”这一模式还在网络上流行的时候,传说中的《生命》或者说拉尔夫大陆只是占了个“曾经被杂志宣传过”的名头而已,实际上既够不上“早”也称不上“质量第一”。

        至于再过几年才雷声大雨点小的九州系列,也就潘海天在2000年初还相对名气最大点。今猴子的悟空传尚未掀起足够大的风潮,塞北的此间少年更是还没出现。

        至于其他几位在圈内大概足够有名,但对于外行或者普通读者来说就更有些陌生了……

        事实上在常志昊个人的标准里,当年真正从“参与者”这个方面综合评定第一的,还是在NT论坛成型的《江山万里》系列。

        这个架空世界基本上每个参与者都是资深杂志编辑或者写手级的,按文化模式分东西双方,各方也由具备不同特色的国家来构成,其中负责一个大致等同于现实里和国的三个人是废狗,鲁西法,冰焱,排名分先后。

        顺便一提,这三个人里面的废狗是全国第二届游戏文学大赛的冠军,第一届的冠军则是身为大赛评委马甲参赛,在江山万里担任类似于希腊方面设定的鬼畜王,这两个人都是疯人町的著名成员之一。

        这也就是说,在当年小鲁同学的文笔“圈内”公认还在常志昊本人之上,那么他对某人的小说不以为然简直再正常不过。

        虽然常志昊在重生后文笔肯定不会还保持在十几年前那个档次,可问题在于魔法篮球这部小说本身他是按照后期起点流网络小说的模式来写的,这么一加一减,整体上能够保持他当年的水准就已经很勉强了。

        当然了,这并不是什么值得吹嘘的理由,而常志昊也没有恼羞成怒地直接让自己徒弟拿魔法篮球跟电脑商情报游戏天地(以后简称CBI)上其他连载来比较。

        尽管现在CBI上其他连载的小说无非也就这水准,没准还不如,但做人不能只往低处看不是?某人真正想要拿来压制自己徒弟的,其实是那个相当标准的“受众问题”。

        这个时候,聊天窗口上也恰到好处地弹出了小鲁敲出的“什么问题”这几个字,所以常志昊毫不犹豫地长篇大论了起来——

        “很简单啊,在你眼里我的小说,或者所有CBI连载都很一般,这没错,让你写估计你也能写出更好的。可问题在于,能够达到你这个程度的人,总共才有多少?”

        “嗯……我是不好意思自夸啦……”

        “不好意思你个头啊!总之现在玩文学的人可能很多,但是在CBI的长期读者里,这种人肯定是很少的,别说具备你的程度,就算是具备NT现在程度的人恐怕也就撑死几百个,他们之中很多人根本只需要看换刊或者赠刊。”

        “师傅你的意思是说,拿所谓游戏圈顶层的水准来要求读者太过分了?”

        “简单说,比较小说质量高低是件本身前提很奢侈的事情,或许对于NT论坛上的人来说,对照着从1994年到现在所有作品可以论资排辈一番,但普通读者们的手里,往往只有当期的报纸或者杂志可看。”

        “那也不是降低作品质量的理由啊?”

        “并不是降低,而是服务读者精神的体现而已。”

        上面的对话里,常志昊显然是在狡辩,不过即使明知他在偷换概念,小鲁那边还是想不到什么合适的理由来反驳。而且不要说是这位2000年的徒弟了,即使是常志昊重生之前的2013年,依然有着大把大把的网文作者搞不清楚其中的道理。

        真正概括一下的话,其实三个字就足够了:

        商业性。

        2000年的帝都平均房价大致也就四千上下,看起来是个常志昊这样的家伙每月写点字,几年里就能买套房的好时代,所以当时大把的作者都在自己稿件上的文学性上下功夫。

        毕竟对于普通人来说,能否在杂志报纸上刊登的主要对手是同行,登出来以后读者如果反应完全不必在意。而且能够打败同期诸多作品的小说或者评论实际上也不会太过违背普通读者的审美……

        这种模式本身不能算错,甚至在传统出版业里,不论是否参照这种模式都不会给书的销量带来什么大的影响。可现在的问题在于,重生到现在的常志昊可等不起整个游戏圈,甚至扩大到动漫以及网络小说圈全面认同他——或者说被他彻底喷服的那一年。

        大约五六年后能够到达的那个位置,对于2000年的常志昊来说,实在太过遥远了。用上面那个帝都房价继续类比的话,那可是单纯靠按部就班工作模式永远无法追赶上房价的开始。

        “商业?发表文章得稿费不就已经是商业了么?”2000年初的小鲁显然还没有建立起足够的概念。

        老实说这方面的内容应该教给寡欢更合适一些,但2000年实际上是寡欢的复读高考年,距离七月越近,她上网的时间就越少,这种情况下能够每天在常志昊旁边转悠的只剩小鲁了,于是即使预期对象有点不对,该做的概念灌输还是要填鸭进去。

        于是某人又开始啰嗦起来,“你所说的并不算错,但是略微片面了一些。简单说就是,不论你的作品是来自自身灵感,或者出版方约稿,其商业服务对象都是出版方而已……”

        为什么这么说呢?举个例子的话,今猴子的悟空传。在网络上鼎鼎大名的金庸客栈连载时,得到的评价基本都是“这个人很有灵气”,但如果换成CBI连载的话,读者们的反响通常是“CBI果然慧眼识人”。

        理由么,显然是在网上跟读者直接互动的是今猴子自己,而现实里读者们只有跟CBI这报纸互动,就算是觉得悟空传不好看,也只能跟编辑抱怨,而不是直接找今猴子这个作者本人。

        那么对于CBI来说,假设有个连载或者专题得到了读者好评,最直观的反馈就是当期报纸销量。至于这个连载或者专题的稿酬标准,则是在刊登前就跟作者谈好的。

        于是哪怕报纸这期大卖,甚至今后销量也随着连载一路上扬,作者那边的收入也不会受到半点直接影响。

        至于作者的小说连载是否能转换为实体书出版,那就是另外的事情了。至少CBI本身没有相关业务,所以他们也不需要为此操心。

        当然了,如果相关好评实在太过耀眼,而且报纸杂志这种出版方也乐于顺水推舟做人情的话,或许会对小说实体出版的销量有一定的间接影响力,但也仅此而已了。

        这些东西,对2000年初的游戏圈文青来说并不重要,但对于常志昊来说,他现在需要的明显是尽量增加自身影响力,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拼命揽财,那么单纯依照传统模式显然是行不通的。

        光靠小说连载的情节吸引住读者显然不够,某人需要的,是读者们能够尽快记住他这个作者本人的笔名。

        没错,这又是若干年后和国流行的平民偶像模式。

        未必需要歌艺多好,未必需要外貌多么漂亮,只要和粉丝之间的距离足够近,那么自然也能带起足够的“互动”来。

        回到常志昊的小说上,他的书未必需要文笔有多么华丽优美,设定有多么繁复庞大。只要能让读者流畅地读懂,并且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接受相关设定,自然就等于成功了。

        “那么师傅你是打算走网球爷爷的模式了?”

        “别乱给人家改名字,那漫画叫杀人网球。”

        小鲁提到的,是正在连载的《网球王子》,这漫画表面上是现实里的体育运动,但实际上破坏力和效果都不逊于JUMP杂志的战斗类漫画连载。

        事实上除了灌篮高手之外,能够在少年jump上连载的体育漫画基本上都极尽夸张,之前有《足球小将》系列,过几年还有《黑子的篮球》。别看常志昊的奇幻篮球扯淡杂烩得要死,但跟这些体育作品比起来根本就不算啥。

        总之,表面上看是英雄无敌模式,实际上既热血又搞笑的小说一出,与CBI以往“个人英雄主义”貌似差异颇大的奇幻篮球很快就吸引住了读者的视线。

        尤其是常志昊在每期内容里都要故意设置一个主角的闪光点,四期也就是一个月左右还要来个大的爆点,结果就是在刊物风格上都无可挑剔了。

        “敛锋”这个笔名的关注度开始变得越来越高,不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么?

        【作者题外话】:写网文的技巧节奏之类,很多人普及了很多次,也有很多方式,千万别照着这书里来……


  https://www.dldwx.cc/xs/38924/20221943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dldwx.cc。都来读手机版阅读网址:m.dld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