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来读 > 吴歌 >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四章


杜锷入宫行刺一事廷尉署虽是上了奏疏,要求依律处置,然而奏疏里不咸不淡的用词也让吴国君臣都心知肚明,这不过是例行公事而已。姬亮那天的态度足以给吴国众臣做一个行事参照。&1t;/p>

        但国君遇刺毕竟是举国皆惊的大事,尤其姬亮对此事的态度又如此反常,这些都值得史官用大量笔墨来记载。然而不知是有人授意还是出于史官本人的庙堂悟性,他又在末尾加上了关于姬亮宽仁大度,以德服人的评述。不过一千年后还是被屈子佾这样剑走偏锋的注家从这些春秋笔法里解出了“昭王据以揽民心”。&1t;/p>

        其实姬亮倒没工夫管民间议论,他这几日都在思量:自他削弱南宫一族,外派出了身边近臣、将商骐骥调来秣城开始,没多久便出了山越叛乱一事,而卫熙、白山一行又至今杳无音讯……倘若都是巧合便最好,但倘若不是……&1t;/p>

        姬亮皱紧了眉头。&1t;/p>

        千里之外的卫熙也皱紧了眉头。&1t;/p>

        他与白山领着一千人马浩浩荡荡从秣城出,一路向东南而来。愈往南走,离那京城便越远,路也越险,重峦叠嶂,密林茫茫,大雾瘴气扑面而来。人迹罕至之处,蛮荒渐露,破败荒村,枯树怪石触目可见,这天地间唯一的亮色似乎便是寸寸而生的新草。&1t;/p>

        卫熙自恃识得路途,出了秣城便不让大军按原定的大道走,而是穿越崇山峻岭,莽莽林海,直奔山越后方。此时山越族中青壮皆集中在前线宣城,后方多是老弱留守,大可以一举拿下。那时前方必然军心大乱,趁此与宣城兵马前后夹击,不愁山越不灭。&1t;/p>

        只是卫熙万万没想到这深山老林的瘴气竟然这样厉害,入山不过几日,已有近百人染病。他原先单独穿行的时候,各种药物备得齐全,因此不觉厉害。可这军中医药本就紧张,而吃住又都在一处,一人病了,便会有两三人染上,这两三人又传给那两三人,倘若再在这密林中耽搁几日,那时即便只是遇上山越部族的老幼,吴军怕也不击自溃。&1t;/p>

        这是卫熙第一次领兵出征,一心想立一个奇功,好叫湄河学宫里的人都心服口服,可如今这情况,不延误军机已是最好了,哪还敢奢求其他?大军深入密林,无法回奏,姬亮十日未曾听到大军动向,岂能不急?&1t;/p>

        卫熙沉沉叹了口气,暗自懊悔此次行事轻率。&1t;/p>

        此时酉时已过,大军行至一处低谷平地,白山下令停军,就地驻扎。&1t;/p>

        卫熙走过去,问白山道:“千夫长,此时天光尚早,不必这么早就停军驻扎。”&1t;/p>

        白山看了卫熙一眼,又转目望向近前几个疲乏困顿的士卒,叹道:“下大夫,军中恶疾横行,倘若再加急行军,我怕士卒们吃不消。那时如遇山越叛军……”&1t;/p>

        卫熙本就懊悔内疚,此时听他又提起“恶疾”、“山越”等等,心头更添烦躁,语气不觉也愈暴躁,道:“可我们要什么时候才能走出这林子?你是觉得这瘴气还不够厉害么?还想要更多的人都染上恶疾才算数么?”&1t;/p>

        白山被他当着士卒急切切一顿吼,并不急于分辨,而是沉着目光扫视了一圈听到卫熙声音朝这里望过来的士卒,才转向卫熙,冷声斥道:“你在危言耸听些什么?我军不出三日即可出此密林,此时稍加休整,是以逸待劳,是谨防山越叛军趁我军急于赶路,人马疲乏之际偷袭!都听好了!再有散播谣言,动摇军心者,一律军法处置!”说罢把卫熙扯到一边,低声道:“下大夫你这是作什么?当着士卒说这样的话,不怕扰乱军心吗?!”&1t;/p>

        “千夫长,”卫熙自知方才失言,口气也软了下来,说道:“这密林中瘴气实在太厉害,多拖一时便多有一人染病,不如一鼓作气奔了出去,再好生休整。”&1t;/p>

        白山纵目望着远处不见尽头的茫茫绿海,摇了摇头,道:“这一带都是山丘密林,罕有人际,待穿越出去,便是山越部族——我们从开始就做了偷袭山越后方的准备,若不养精蓄锐,匆忙奔袭,对上山越精锐可怎么办?”&1t;/p>

        卫熙看着那一座一座扎起的营帐,一点一点燃起的篝火,神色凝重,绕着白山缓缓踱步,许久方才停下来,说道:“你说的不错,现下也只有如此。只是——”他皱眉道:“军中染病士卒只多不减,倘若耽搁下去……”又吁出一口气,继续说道:“况且我们孤军深入这许多天,君侯不知我们行踪,这已是大大的不妥了。所以我们要尽快穿出密林,跟宣城令互通消息,再把大军的行踪传回秣城。”&1t;/p>

        白山问道:“我们孤军深入这险僻之地,等于与世隔绝,不能往秣城传消息,也是寻常,哪里不妥了?”&1t;/p>

        卫熙轻笑道:“我问你,我们为什么要领兵出征?”&1t;/p>

        白山不解卫熙为何有此一问,老实答道:“征讨山越。”&1t;/p>

        “那山越叛乱之前,朝里可有什么大事没有?”&1t;/p>

        白山更迷糊了,想了半天也不觉得朝中有什么大事,喃喃道:“好像没有……”忽地一拍脑门:“有!你给君侯的图!君侯叫南宫将军照着你那图开辟新粮道去。”&1t;/p>

        卫熙笑得更高深莫测了,轻声说道:“我献图是冬至那天,君侯是什么时候让南宫将军开辟粮道的?宣城令上奏山越叛乱,又是什么时候的事呢?”不待白山回答,他径自抢着说道:“前后不过两月而已。而我们若在这个时候领着兵马一去十日音讯全无,君侯不会起疑么?”&1t;/p>

        白山恍然间似乎有些明白,问道:“你是说上将军他……”&1t;/p>

        卫熙打断道:“我只是猜测。何况你我出征之前,也从未听说南宫将军上奏疏向君侯禀报粮道开垦得如何了。换作你是君侯,你不会起疑么?偏又遇上山越的事,君侯只怕疑惑更甚。如果我们也音讯全无,那这怀疑,只怕就要被君侯认定成真了。”&1t;/p>

        “君侯一向用人不疑!”白山反驳道:“我跟在君侯身边多时,他不是那样的人!他让你入学宫,就是看重你,下大夫,你怎么能揣测君侯的用意,怎么能辜负他的期望?”&1t;/p>

        卫熙闭目叹道:“可他毕竟是一国君侯。”又睁眼斜睨白山一眼,笑道:“你也是世族出身,怎么连这个道理都不懂?你族兄白少阳可比你精明得多。”&1t;/p>

        白山别过头去,垂着眸子道:“我是旁支庶出,跟他并不亲近,分毫也学不来他那套本事。也从没有不知好歹地以为自己是世族子弟,就骄狂妄为。”他原先不过是秣城一个小小百夫长,若没有姬亮,哪里轮得到他这样出身旁支,又寸功未建的人去湄河学宫?姬亮对他有知遇之恩,他应当以死相报,自然也不能容许卫熙这样恶意揣测姬亮。&1t;/p>

        卫熙不想跟他起争执,只说道:“罢了,你我此时连眼前困境都走不出去,又何必计较那些庙堂算计。”&1t;/p>

        白山掏出地图,坚定地说道:“还有三天的路程,只要坚持过这三天,便可以直捣山越后方。”&1t;/p>

        “我怕越人不肯给我们机会。”卫熙说。&1t;/p>

        此时天色已暗,密林中更是一丝星光月色也透不下来,只得见驻地篝火熊熊,极是醒目。吴军入林数日,早已习惯了这林中夜宿,开始倒无人惊惶。谁料今夜这风刮了一阵又一阵,伴着鸱鸺一阵一阵的凄厉叫声,阴恻恻地叫人后背都生出凉意来。夜风拂过林间,林子里的树叶一起簌簌抖动,在黑暗中沙沙乱响,似乎隐隐有无数双手在招摇,无数张嘴在咿咿呀呀吟唱着久远的越人歌谣,远古的越人魂灵似乎都在这一晚重归而来。&1t;/p>

        士卒们开始三三两两奔出营帐,惶惶惑惑地凑在一起,举着火把私下张望。&1t;/p>

        卫熙见状,高声道:“不要乱!都点燃火把,原地待命!”&1t;/p>

        忽听得极其静谧的林间有人开口唱歌。先是时一人,继而十几人、几十人、几百人放声相和,声浪由小自大,滚滚从密林深处而来,一下一下撞击在吴国士卒早已惶惶不安的心上。&1t;/p>

        吴国兵马哪里见过这样的阵仗,来自林间的不明歌声让他们惊骇到了极点,即便是白山也不免毛骨悚然,不寒而栗。他拉住卫熙问:“下大夫勘察粮道,独宿林间时,可有遇到这样的情形?”&1t;/p>

        卫熙凝眉摇头道:“没有。”又抬起头,瞧见白山眼里掩不住的惧意,低声安抚道:“千夫长,世上绝无什么鬼神之事,不要自乱了阵脚,中了他们的计!”&1t;/p>

        白山立即问道:“谁?”&1t;/p>

        卫熙望向密林,冷笑道:“不是鬼神,就必然是越人!”又叹道:“越人果然不会给我们突袭后方的机会——大军应该是一入密林时便被这一带行动的越人觉,然则他们缺故意等着我们孤军深入……此地离越寨较近,极有可能是越人!”&1t;/p>

        白山闻言,朗声对吴国士卒道:“都打起精神来!把戈矛都拿在手上!把篝火烧得越旺越好!”他突然伸臂一指密林:“不要惊慌!不是什么鬼神之辈,此处不远就是越人部落,一定是越人趁夜而来!大家打起精神,准备迎战!”&1t;/p>

        他手臂一挥,各出应声而动,只见得林间忽有点点火光,进而越来越亮,越来越多,密密麻麻地涌出来。待那火光越来越近,吴军才看清是极多披纹身的越族人!&1t;/p>

        &1t;/p>

        &1t;/p>


  https://www.dldwx.cc/xs/126822/58113053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dldwx.cc。都来读手机版阅读网址:m.dld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