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来读 > 抗战时空倒爷 > 第三十八章 建设长白根据地(3)

第三十八章 建设长白根据地(3)


  “丁老弟,你都是我们抗联的自己人了,还有什么话不能说?”

  看着丁成功依旧拘谨的样子,杨靖宇就爽朗的说道:“你还这么拘谨干啥?还把自己当外人啊?”

  魏拯民也爽朗的笑道:“是啊,丁先生,你早就是我们抗联的自己人了,有什么话,就直接说,用不着顾忌什么的!”

  “那好,我就说一点自己的看法,就算是抛砖引玉了!”

  丁成功谦逊的一笑,就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先说根据地建设的问题。从鬼子手里解救出来的劳工,都经过了井下集体劳动的锻炼,有了严格的组织纪律性,又对鬼子汉奸有着刻骨的仇恨,可以说,是我们最理想的兵源!”

  丁成功对兵源的要求很直接,也很简单:身体健康,有组织纪律性!

  因此,他对劳工出身的抗联新兵很是重视:“这些劳工出身的新战士,我的意见是先不急着训练,可以先集中学习一段时间。

  在调养身体的同时,进行抗日反伪满的学习和基础的文化学习。

  等身体养好了,再循序渐进的进行军事训练,效果会更好!”

  曹亚范听了这话,仔细想了想,点了点头道:“还真是这么个理!只是丁先生,这样一来,就需要大量的药品,营养品。消耗的物资,可不是个小数目!”

  “物资给养的事情就交给我吧,你们不用担心!”

  丁成功微笑道:“我这次来,可是带了不少这一类的物资呢!”

  仔细查看过丁成功物资清单的杨靖宇,当然知道丁成功带来了不少鱼肝油,维生素片,西洋参之类的成品滋补药材。

  看到丁成功胸有成竹的笑容,就不由得微微一笑道:“丁老弟有心了!”

  “那丁先生对从集团部落救上山的群众有什么好的办法没有?”

  看丁成功提出了解决劳工问题的好办法,魏拯民很是认真的问道:“这个问题,可是困扰了我好几天了!”

  对于魏拯民提出的这个问题,丁成功深思熟虑过。

  根据魏拯民,杨靖宇他们介绍的情况来看,根据地实行的组织办法,还是仿照苏联的集体农庄模式,建立起来的战时集体经济体制。

  这种体制,虽然可以有效地动员人力物力资源,全力支援前线和军队,但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

  对百姓的民生影响太大,会严重挫伤民众劳动创造的积极性,和支援前线的热情。

  可是要他提出后世的分田到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仅会让这个时代的党员干部无法接受,更显得有些不合时宜!

  但经过再三考虑,丁成功还是打算提出自己的见解。

  “杨司令,魏书记,曹指挥。我是个商人,看问题的角度是从商业经济的角度出发,有些浅薄的见解,说出来有不对的地方,还请领导们不要见怪!”

  唯恐自己思想太超前,让大家接受不了,丁成功的口气很是谦逊和谨慎。

  “都说了大家都是自己人,你怎么还这么拘束?”

  一看见丁成功谦逊谨慎的样子,杨靖宇就假装生气的说道:“有什么意见就赶紧说,老是吞吞吐吐的,像什么样。再这样,我可真就生气了!”

  “丁先生,有什么话您就直说吧!”

  魏拯民也一脸认真的说道:“不要有什么顾忌,咱们大家可都是抗日救国的同志啊!”

  “那我就谈谈我自己的一点浅薄看法!”

  丁成功这才认真的说道:“我觉得咱们抗日救国的目的,除了驱除日寇,还我河山,更重要的还是让同胞们都过上富足安宁的好日子!”

  这句话一出口,在场的三位领导都不由自主的陷入了认真的思索。

  “丁先生,你继续说下去。”

  魏拯民思索了片刻,就对丁成功认真的说道:“有什么想法,您就只管坦率地讲!”

  “我们抗日打鬼子,离不开同胞们的大力支持,要得到同胞们的支持和拥护,除了让他们看到我们英勇顽强的战斗外,还要想方设法地帮助他们,让他们过上好日子!”

  丁成功字斟句酌的说道:“眼下,咱们把集团部落中饱受日伪压榨摧残的同胞们解救出上山,建立新的根据地农庄。

  不论咱们的农庄采取什么样的组织形式、管理方法、经济模式,最重要的一条,我觉得就应该是让同胞们都过上比在集团部落中,比在日伪统治下好得多的生活!”

  “对呀,咱们千辛万苦的拉队伍,拼死拼活打鬼子,不就是为了让同胞们过上好日子吗?”

  杨靖宇一拍大腿就激动的说道:“成功老弟这话说的很在理,也很及时!

  咱们建设根据地,建设新的集体农庄,最重要的宗旨,就是努力发展生产,让百姓们过上好日子!

  一切的规章制度、管理办法,都必须紧紧的围绕着这个原则,来制定,来实施!”

  “我们当然要让同胞们过上安定富足的好日子!”

  魏拯民也认真的点了点头,随即很是欣赏的看了一眼丁成功,虚心的请教道:“可是丁先生,我们具体该从哪一方面着手呢?”

  丁成功本来立刻就想把自己的所了解的后世那些成功的经济政策拿出来。

  但话到嘴边儿,他又沉思了起来。

  他是个转业军人出身的特困企业保卫科长,根本就不是学经济学出身,对经济学的知识相当贫乏,更没有从事经济领域工作的任何经验。

  对后世一些经济政策制度的了解,也仅仅是通过官方媒体的公开报道,有了一些很浅薄的认识。

  真让他说,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再说了,现代时空的那些经济政策,也远远谈不上是十全十美,以丁成功一个普通老百姓的角度来看,存在的问题就相当突出。

  把这些政策完全照搬到抗战时空,也不见得就适合于抗日敌后根据地的客观条件!

  万一闹出个水土不服来,耽误了根据地的经济建设,对根据地军民造成了损失,从而影响了抗日救国的大局,丁成功是无论如何也无法原谅自己的!

  与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的高谈阔论,还不如从现代时空搬来现成的先进生产设备,先进科技,实打实的提升根据地的经济水平更有意义!

  “魏书记,您这可高抬我丁成功了!”

  打定了主意,丁成功就谦逊地笑道:“我一个军人出身的小商人,又没有学过经济学,更没有实际的经济管理经验,哪儿能提出什么好的办法?”

  随即,他话锋一转,就认真的说道:“不过,我觉得吧,不管咱们采取什么样的经济发展模式,经济管理制度,要想切实地尽快地发展经济,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先进的机器设备、生产资料,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

  “丁先生,你的意思是说,你愿意为我们提供这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先进的机器设备?”

  原本略有些失望地魏拯民,一下子就来了兴趣:“那就太谢谢丁先生了,这次我们在摩天台打了个大胜仗,缴获了不少好东西,正好交给你,好为我们筹集这些物资!”

  看着丁成功并没有像那些没有实际处理问题的经验,却又自视甚高的年轻人一样,一坐下来就夸夸其谈地给自己上课。

  而是拿出了切实可行的办法,杨靖宇就觉得他是个沉稳踏实不浮夸,肯实干的稳重青年。对丁成功的好感,无形中又加深了不少。

  “成功老弟,你这个法子,才是最实际,最有效的好法子!”

  更加欣赏丁成功的杨靖宇,又为丁成功的酒碗里添满了白酒,高兴的说道:“这一下,我们发展根据地经济,可就全指望你了!”

  “杨司令,这是我份内的事儿!”

  丁成功立刻挺起了胸膛:“只要是抗日打鬼子的事儿,我丁成功就义不容辞,一定会竭尽全力!”

  “好小子,这才是我杨靖宇的好兄弟!”

  杨靖宇亲热地拍了拍丁成功的肩膀,就端起了酒碗:“来,成功老弟,咱们再喝一碗!”

  “好!”丁成功也不矫情,端起酒碗就和杨靖宇干了一杯,把酒碗里的烈酒一饮而尽,随即微笑道:“不过杨大哥,我还有个小小的请求!”

  杨靖宇立即就爽朗地笑道:“你说吧,只要不违反规定的,我一定答应你!”

  “杨大哥,你以后就别叫我老弟了,我听着怪别扭的!”

  丁成功略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大哥,你和几位领导以后直接叫我小丁吧,这样,我心里感觉还舒服些!”

  看着丁成功竟然有些不好意思起来,杨靖宇也不由得开启了玩笑:“看咱的小丁,说个话脸还红了,挺大个小伙,咋像个姑娘家的,还学会害羞了!”

  紧接着,杨靖宇就爽朗地笑道:“那好,我以后,就在私下里叫你小丁了!”

  “对,以后啊,我们也叫你小丁好了!”

  魏拯民也微笑道。

  碰到杨靖宇,魏拯民,曹亚范这些心目中的大英雄称呼自己小丁了,丁成功这才觉得不再尴尬。

  心情轻松的他,又和这几位抗联的领导们,欢声笑语地聊了起来。

  “杨司令,魏书记,你们根据地建设的问题有眉目了,可我面临的部队建设问题,还没着落呢!”

  喝了几碗酒,曹亚范就半开玩笑地提出了意见:“咱们部队现在是有人有枪有补给,可就是缺干部,缺教官,缺教材!

  缺干部还好说,我们可以用老兵带新兵的办法来解决,缺教官缺教材可就不好办了。

  特别是炮兵、工兵、骑兵、通讯兵、辎重兵、卫生兵、汽车兵这些技术兵种,根本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说着话,这位性格直爽的铁血战将,就转过头来,对丁成功恳切的说道:“我说小丁,你可不能厚此薄彼。也得给我老曹也好好的想想办法才行!”



  https://www.dldwx.cc/xs/115272/57707260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dldwx.cc。都来读手机版阅读网址:m.dldwx.cc